传统武术到底能不能打
2020-05-26 03:04:39
  • 0
  • 0
  • 0

  传统武术到底能不能打

最近,网上最火热的事情是大家讨论传统武术到底能不能打。我由此翻出很早的一届武术比赛的报道给大家贴在这里,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件事情其实早就应该有定论,只不过长期以来很多人总是不承认而已。

咱们先看看民国初年的这一届比赛成了什么样子:

报道的原标题是:90年前民国最有名的国术擂台赛:传统武术精湛者被身强力壮者打垮

中国最值得纪念的武术大赛是90年前民国时代的首次全国武术擂台赛,因为人们终于发现了:大部分传统武术不能实战。

武术以前叫国术,就好比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国术”一词开始通行天下。为“唤醒全国同胞,雪东亚病夫之奇辱”,1929年初,由中央国术馆副馆长李景林动议,提出“全国打擂比赛”的设想。

截至开幕日,先后报到表演者345人、登记比试者125人,其中既有开国术馆的,也有部队的,也有当地方警察的。1929年11月21日,比武擂台赛开幕,现场观众高达6万人,在当时是极其惊人的数字。

比赛共分四组,无门派限制,南派武林全线败北,惨不忍睹,南、北派参赛者对打往往是一动手即见分晓,南派输得非常快。后来有人分析,南派选手练的是套路,想的是佛学,动不动讲究点到为止,希望双方“礼让”,所以日常也不轻易与人比试,因而缺乏临阵经验。

当时有个南派选手章选青(浙江),在拳术表演中动作娴熟、行云流水,拳法似乎精湛,获得观众好评并被寄予厚望,但在比赛中不到三四个回合就被河北选手丁宝善摔出圈外。

从大会的最终排名来看,(注意这里)太极拳全军覆没,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而其中三种拳术表现突出,他们就是一直被人看不起的少林拳、查拳和摔跤。

这三种拳术都是典型的外家拳,既没有以柔克刚的高深理论,也没有崇尚轻灵的玄远义理,所以,所谓“内功”就成了笑话。基本上都是在力量和速度上下功夫,但这几种在当时就被武者们看不起的“粗拳笨腿”,却发挥出了极强的实力。

首届国术国考,这一场考试最优等15人,其中张英振、窦来庚和杨法武都是擅长查拳的武林高手,杨法武对于摔跤也非常精通,他曾经当众让陈氏太极拳某位前辈宗师下不来台,而后者只能忍气吞声,毕竟技不如人呐!

王云鹏、马裕甫、顾汝章、马承智和胡炯都是少林拳术的顶尖高手,这几个人同样跻身最优等15人之列。内家拳表现最好的是形意拳,像朱国福和朱国禄兄弟是形意拳的实战高手,也在15人之列,但是他们最喜欢的除了形意拳,还有拳击,所以很难说是他们在比赛中使用的是形意拳还是拳击。

南派参赛者可能在平常练功时认为,打到对方了即算赢,而北派参赛者中的高手不管这一套,个个身高体壮,根本不怕挨一两拳,也不认为被对方打到了就算输。

尤其是最后的第一名王子庆根本不管对方是否打到自己,其运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术打法,凭借抗击打能力超强而获得冠军,其在实战中经常不招不架,甚至中招后拼命反击,根本不认输,但对方挨到他一拳就会受不了。

另外,一些打法当时引发很大的争议,一些人认为对方拳头打到了你的敏感部位,你就算输,但王子庆身高体壮,不怕挨打,被打到敏感部位也没有受伤落败的样子,把传统武术的观念全给颠覆了,把传统观念以巧取胜的思维方式给击垮了,其实王子庆的做法就是如今的散打,现在看毫不稀奇。

1929年民国时期的这一全国武术擂台赛给当时的人们强烈思考,武术原本就应该是一项对抗十分激烈的运动,虽然大多数参赛者都有很好的武德,但保不准打急了什么招都使。美国著名拳击运动员泰森打急了还当着几亿电视观众咬别人的耳朵,一些无名小卒就更保不准了。因此,规则是要的,但绝不是“点到为止”、“口头分析谁输谁赢”。

(责任编辑:黄婷婷——原文未注明出处,故保留编辑名字)

那么,为什么将近一百年后我们还要争论这个问题,实质上我觉得这个结论是被这么几种人给翻掉了(或者是被掩盖住了):

第一种人:广大传武从业者。这一种人是因为利益的息息相关;

第二种人:泛从业者,比如写武侠小说的,拍武打电影的,等等,也还是利益相关者;

第三种人:盲信徒。这种人非常多,其实说穿了和相信我们有五千年辉煌文明史的这种迷信和伪科学是一个道理。

所以,科学的、清醒的结论是:

所谓武林高手,所谓深藏不露的民间高手,这些统统都只存在于传说中,只不过是我们中国人喜欢意淫的一种东西。

大家都醒醒吧!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